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成功举办

陕文投集团积极推进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工作

2018-05-31 来源:陕西日报
字体 【
分享:
  • 5月20日,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成果评议会在黄陵县圆满召开。
    5月20日,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成果评议会在黄陵县圆满召开。
  •  孟兆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孟兆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
  • 潘冀 台湾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FAIA)
    潘冀 台湾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FAIA)
  • 郭旃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
    郭旃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
  • 何鄂 全国城雕艺委会专家顾问、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何鄂 全国城雕艺委会专家顾问、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 王琪 国际旅游投资协会(艾蒂亚ITIA)总干事、首席专家
    王琪 国际旅游投资协会(艾蒂亚ITIA)总干事、首席专家
  • 陈战峰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华夏文化》常务责任编辑
    陈战峰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华夏文化》常务责任编辑

H6Y$)}D(4LM}PF(2L_1PD}C.png本网讯  黄帝陵是中华儿女追根溯源、祭祖归宗、尊崇和敬仰的民族圣地。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依托黄帝陵等重大历史文化遗产,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形成中华文化重要标识”。《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建设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打造全球华人人文祭祖唯一目的地”。 
  2017年2月3日,省委召开专题会议,就加快推进黄帝陵文化园区规划建设、创建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作出决策部署。陕文投集团积极落实省委专题会议精神,组建专门工作团队进驻黄陵现场办公,全方位推进项目规划建设工作。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黄帝陵文化公园总体文化策划,编制形成《黄帝陵文化公园总体概念规划》和项目核心区概念规划设计方案。2017年9月16日,黄帝陵文化公园开工奠基,陕文投团队先后拜访了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张岂之,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中国工程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孟兆祯,征求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项目规划设计的思路和意见。2018年清明节,由陕文投集团负责室内装修和陈列布展等工作的“黄帝文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并将于近期开放运营。 
  2018年3月初,为进一步深化完善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策划规划,陕文投集团借鉴雄安新区规划设计模式,在省黄帝陵文化园区管理委员会和黄陵县人民政府支持与合作下,联合中国建筑中心创新性地发起了“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并邀请《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担任主办媒体。工作营汇聚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联合团队、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一流规划设计研究院所规划设计大师及其团队。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担任学术召集人,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黄晶涛担任联合学术召集人,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工作营通过共同驻地、勘察调研、专家探班交流、规划思路研讨等形式,分工协作,提出了主题鲜明又各具特色的规划设计方案。其间,工作营特别邀请王其亨、王向荣、刘克成、刘庆柱、李毓芳、张茂泽等专家学者作为专家顾问探班交流,为项目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2018年5月20日,“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成果评议会”在黄陵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潘冀等专家学者出席评议会,对工作营各团队的方案进行评议。同时,评议专家和各规划设计团队还共同签署了《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大师工作营共识》。评议会后,各设计团队将在设计共识和评议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并上报评审。陕文投集团也将持续推进规划设计、项目筹备各项工作,为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评议意见


孟兆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首先,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设计方案把园林看成了一种科学的艺术,从自然方面和人文方面寻根。大量历代的诗词集中起来,在这个基础上运用了传统中“四合”的概念设计,充分利用了此处的自然山水的地意,从意到象,很有逻辑展开,图文相辅佐,可行性比较大。其次,黄帝陵的规模不宜无穷大,规模要从时间上考虑,不要从空间上考虑。对于现有空白的点要见缝插针,不破坏建筑格局,用自然来协调。再次,建议桥的对岸就是黄帝圣境的起点,过了桥就要有牌坊。另外,树种不能太多,要庄严伟大,就要单纯,要有充分生长的空间。真正体现出来长宜子孙、余荫子孙。还有利用东湾山水环境,实现建筑山南水北设计格局。最后是治山治水,要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极尽自然之美,少费人工之法。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 
  第一,总体空间布局可划分为三个层面,即核心区,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区和外环境协调区。第二,强化以黄帝陵为核心的陵园主轴功能和节点布局,形成一主轴二副轴,处理好山、水、林、陵、庙、邑的功能布局、空间组织关系与景观效果。第三,进一步研究交通组织,改善陵园对外交通和出入口,优化谒陵线路,妥善解决祭陵时节的交通拥挤和阻塞问题。第四,修复园区生态环境,实现目极环翠、山环水抱的园林景观。第五,完善服务设施,同时拓展服务功能,建议增设黄帝文化展示园或博物馆,作为国际活动的场所设施。第六,建筑风貌体现山丘地形地貌和乡土特色,使建筑与山水融合。

潘冀 台湾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主持建筑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FAIA) 
  规划目标人数,预估短、中、长期游客,设计相应公共设施。精神性定位及神圣目标虽明确,但配套休闲、娱乐设施营运似着墨不够,对后代年轻人吸引力及方式,也需要考虑估算。建议不宜过早进行细部建筑物设计。交通改善的大方向提早构想。旧城区的再生方式不够详细,应避免仅为仿古,时空错乱之佯法。应深入考虑从永久思考着手规划,放眼未来。

郭旃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世界遗产研究会会长 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协调委员会双主席之一 
  重点关注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现有的黄帝陵、汉武仙台、历史碑刻、考古遗迹、其他史遗等历史沿革实记,符合《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条件,在《世界遗产公约》框架下,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潜力。应强调以保护管控遗产要素和古柏历史景观区为核心和纲领贯穿规划。核心区一般不得新建,对已有不协调现代建造物制定适当可行的整治办法,最好清除。核心区外的新建也应严格控制,只同意少量配合历史轴线展现的复建和新建,复建要找足历史依据,要力求古朴、简朴、与环境协调、尺度合适。服务、教育、展示设施都要适度。

何鄂 全国城雕艺委会专家顾问、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留下了千千万万遗产,遗产的精髓就是两个字“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的创造,使灿烂文明从五千年到六千年、七千年世世代代写下去。在进一步研究中,建议不要撮合六家的方案,应以一家最好的为主,不能结合,用两套最好的方案也可以。待规划确认之后,我愿做好文化艺术的服务,大力支持黄帝陵的文创产品。

王琪 国际旅游投资协会(艾蒂亚ITIA)总干事、首席专家 
  把祭祖和旅游同时重视起来,让游客既祭祖也旅游。应该重视民祭和平时的游览需求和功能。东湾可以作为长期发展规划中的预留地,国事仪式等功能应该由国家投资打造。建议把南入口作为主要入口,游客可以比较快进入文化中心。打造“神圣感”“神秘感”,现在主要是缺少“标志性景观”。建议大幅增加祭祀和表演空间。规划“主题旅游度假区”,增加大型古代场景为主的综合体。交通环节是旅游投资中的盈利点。重视夜间游览问题。要在全球形成“华人共识”,形成“华人一生必须来一次”的理念。

陈战峰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陕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华夏文化》常务责任编辑 
  所有方案均注意对历史的回溯、对现状的调研和对未来的展望。严谨使用黄帝与黄帝文化方面的资料,充分发挥传统文献与出土公布资料、考古资料的论证作用。加强对黄帝不同系统的认识,明晰陕西黄帝陵的唯一性与至尚性。重视黄帝陵与黄帝文化精神的进一步研究、挖掘与发扬,彰显黄帝文化特色,增强黄帝文化识别度,扩大黄帝陵的文化号召力与精神凝聚力。



成果简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在祖陵圣地方面,主张保护好山水格局,对整个圣地空间进行系统的管控,同时营造整个圣地的空间环境。在精神纽带方面,要公祭先祖、同济未来。人文胜迹通过寻根交往——文化的展示、宣扬、认同,来促进世界华人的交往,并且预留外交功能。同时塑造人文胜境——固本溯源,梳理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保护,加强黄帝文化的研究交流和展示,让全球的华人来这里追溯文明的源脉,建立更广泛的共识。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站在国家的高度,展现历史的厚度,凝聚情感的深度,在规划设计中尊重历史,发掘地方特色,解决现存问题,着眼于长久,因地制宜地积极创造。从应对黄帝陵独特性方面开展,从大的国家公园的体系、核心区、古城范围,以及最为核心的中轴的范围不同的空间层次来开展,从对于文化图式和文化内涵的发掘和从视觉范围来讨论如何营造“圣地感”两个角度开展。 

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联合团队 
  形成三个方面的目标:目极环翠、圣地圣境、同宗共祖。三个方面的特色:高山仰止、执道循理、以礼及乐。第一是在“一河两带三区”这个格局基础上,形成“一城两岸”的格局,使黄帝陵有一个大的生态体系结合,沮水河畔、苍山之间、众多环绕。第二是处理陵和邑的关系,对古城原则是恢复到它最初始的境界,保留肌理与场所。第三是八方拜谒,从人间到圣地,从自然到圣地,通过一系列的这样的情感空间来塑造形成拜谒环境。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围绕圣地环境的营造和古城的设计,以最终达到神之向往、感之神圣、心之追随。通过六个策略来做圣地环境,划边界、立轴线、保格局、定序列、列项目、优管控。希望达到守中致和,虚中有节。在古城设计中,以陵养邑是古城更新的方向,以境化邑是古城更新的手段。就是要基于历史格局,遵从文化脉络,重新梳理古城格局。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一,注重黄帝陵圣地环境的营造。第二,进一步强调陵轴线的统帅作用。第三,进一步优化黄帝陵圣地祭祀、拜谒与游赏序列组织。第四,全面修复圣地的生态环境。第五,深入挖掘黄帝陵文化遗存资源与价值。第六,采取多种手段解决城市交通对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干扰。第七,不主张大拆、大建、大改,不宜留下现代重建的痕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 
  第一,规划紧扣圣地命题,跳出城市与陵园,在大山大水大格局中营造圣地环境。第二,开辟东湾神道,让谒陵者逐水而上,从大自然中进入陵区,凸显黄帝陵高山仰止的神圣地位。第三,将东、西、南多方位交通线路连接,构建黄帝陵大旅游环线,外移过境交通,保障祭祀交通。


规划共识


一、目标定位 
  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国家的高度、民族的广度、千年的尺度,重新认识黄帝陵的独特文化价值。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是凝聚中华民族情感、增强中华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 


二、规划要求 
  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科学落实陕西省政府批复的《黄帝陵文化园区总体规划》,完善黄帝陵寻根谒祖核心功能,保持整个地区神圣、庄严、肃穆、古朴的总基调。结合新时代目标定位新要求,突出黄帝陵的国家文化公园属性,加强生态保育,提升环境品质,完善服务功能。 


三、控制范围 
  综合考虑山水格局、文化格局、生态格局和建设格局,科学确定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范围,划定圣地核心保护区、圣地保育提升区、圣地建设控制区等不同圈层管控地带。突出桥山与印台山“目极环翠”的环境效果,保障黄帝陵整体山水格局的完整与生态环境优良。

 
四、空间结构 
  以黄帝陵为核心、以桥山为纲、沮水为脉,构建山水格局,处理好山、水、陵、庙、邑的功能组织、空间关系与环境效果。突出桥山作为黄帝陵主体的地位,增强黄陵核心区的圣地感;突出沮水龙形河谷空间特征,对沮河及支流开展系统生态恢复;黄陵县城市发展应尽早落实上位规划要求,加快向新城疏解,提升西部门户区的文化旅游门户职能;古城进行有机更新,充分保障原住民利益,增强文化和旅游服务功能;东湾寻根交往区为海内外华人交往提供高端配套服务保障,在不影响黄帝陵整体山水格局的前提下预留国事接待活动的可能;向南构建黄帝文化遗存展示区,增强文化挖掘与展示。

 
五、功能完善 
  完善祭祀配套服务职能,保障大型国家公祭活动需求;面向全球华人,增强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保障高端寻根交往联谊活动开展;增强文化展示功能,增加教育功能设施,促进文化交往活动,争取国事活动承接。 


六、建设控制 
  严格控制圣地核心区内建筑高度、密度和布局方式,保证建筑掩映在苍翠的山水环境中。桥山周边地区布置建构筑物时,要保障桥山的可视性,无关建构筑物不能进入主要景观视域。强化黄帝陵轴线对核心区空间秩序的统领作用;黄帝陵东部片区从严管控,项目和设施建设应隐于林中。恢复沮水自然河流景观,注重山水景观相融合。

 
七、交通组织 
  构建居游分治交通系统,将国道和城市等穿越交通采取下穿或改线至南部塬上通行,国家文化公园内逐步禁止社会车辆穿越,实现圣地核心区交通环境净化。优化陵区谒陵线路布置与流线组织,提高陵区可达性。远近结合,增加东部和南部旅游门户,构建两主一副旅游门户体系。在更大空间范围布局城市南部和北部绕城交通,改善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对外交通。

 
八、转型发展 
  结合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县域产业结构转型与布局调整。加强沮水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沮河上游厂矿转型发展,修复破损生态空间,构建完善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改善水生态,提升整体生态环境品质。疏解县城人口和非国家文化公园功能。